|
|
2024年我市私营企业用工质量稳中有升 就业吸纳能力出现下降苗头应予关注 |
![]() |
日期:2025-02-24 稿源: |
私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一部分,对吸纳居民就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支持下,我市私营企业用工质量稳中有升,但就业吸纳能力出现下降苗头,应引起关注。 一、私营企业用工质量稳中有升 (一)青年占比高于总体水平,女性占比超过4成。 2024年,我市私营企业劳动者平均年龄为40.6岁,比全市就业人员平均年龄低1.4岁。其中16-24岁、25-29岁、30-39岁劳动者分别占5.3个、8.7个、34.9个百分点,合计占48.9%,比全市总体水平高5.0百分点。私营企业劳动者中女性占43.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涨幅较2023年扩大0.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促进女性就业作用发挥地更加明显。 (二)劳动者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4年,我市私营企业劳动者中受教育程度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的私营企业劳动者分别占22.2%、27.8%、2.3%,同比上升0.2个、1.0个、0.2个百分点,合计占52.3%,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比2022年高3.5个百分点。 (三)劳动合同签订率升至8成,社保缴纳率保持94%以上的较高水平。 2024年,我市79.5%的私营企业雇员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6.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签订合同的私营企业雇员中,单位缴纳社保的占94.4%,享受带薪休假的占84.3%,稳定在较高水平。 (四)工作饱满,就业不充分人群比例下降。 2024年,我市私营企业劳动者在岗率为99.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5个小时,同比持平,比2022年高1.3个小时,其中周工作时间在20小时及以下、20-39个小时、40-49个小时、50-59个小时、60个小时及以上的分别占1.4%、7.4%、59.1%、15.8%、16.3%。想延长工作时间且可以在两周内开始工作更长时间的就业不充分人群占21.6%,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五)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 2024年,我市7.4%的私营企业劳动者通过互联网承接业务,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分业态看,通过互联网承接业务的私营企业劳动者中,开展物流服务、承接生产订单、进行商品交易、提供知识技能等线上服务、用车服务的分别占25.2%、18.0%、13.3%、12.5%、9.8%。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占27.7%、13.6%、13.4%、9.2%、9.0%。 二、出现的新问题 (一)私营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出现下降苗头。 2024年,我市私营企业劳动者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4.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6月、7-12月占比分别为44.1%、43.9%,自2024年8月以来连续5个月低于44.0%,出现下降苗头。 (二)吸纳新增就业能力减弱。 从工作时间看,私营企业劳动者从事当前工作不满半年的占5.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新增的就业人口中,单位类型为私营企业的占33.7%,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 (三)创业带动就业效果下降。 2024年,我市私营企业劳动者中公司创建者占5.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创建时间在1年内的占3.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从规模看,创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在10及人以上的占9.9%,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三、相关建议 (一)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有利于私营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进而增加岗位供给。建议:一是完善私营企业信贷支持政策,积极稳妥增加对私营企业的信贷供给,不断探索更加适用的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做好减税降费,延续、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支持私营企业纾困发展。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岗匹配度。 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建议:一是支持引导私营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探索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并参与相关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二是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鼓励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 (三)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不仅能够增加岗位供给,还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建议: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完善法律保障,优化创业服务,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二是培育创业投资主体,支持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引导创业投资机构规范运作;三是完善创业保障体系,加大对创业失败的扶持力度,探索创业风险救助机制,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