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调查服务    法规制度    政策解读    要闻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  调查服务  >  统计分析信息
“双减”政策获多数家长支持 进一步落实仍需多方共同发力
日期:2021-09-27  稿源: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内容提要】为深入了解“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学生家长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期盼,天津调查总队针对市教委、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学生家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发现,今年超半数家长曾送孩子参加学科类培训,认为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是参加校外培训的主要原因。家长认为“双减”政策符合改善孩子受教育状况的愿望,对该政策表示支持,愿让孩子参加学校托管或课后服务,并对服务提出期盼,但同时需关注校外培训机构退费、员工安置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建议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严查违规办学机构,学校课堂应教尽教,转变教师评价标准,鼓励培训机构积极转型,帮助教培人员重新择业,着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家庭教养逐步转型。

  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深入了解“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学生家长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期盼,天津调查总队针对市教委、20家校外培训机构、377名学生家长开展专题调研,以期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一、多措并举,推动“双减”工作贯彻落实

  (一)迅速出台多项政策压实部门责任

  天津市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天津市“双减”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情况通报》《市教委市金融局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健全相关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问责。

  (二)深入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

  一是宣传政策。对“双减”政策进行准确解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二是严格审批。不再审批面向学龄前儿童(3-6岁)的及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三是专项治理。7月26日起开展区级普查,8月6日起,市专班成立8个检查组对各区进行市级抽查,聚焦合同签订、收费退费、教师队伍、安全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治理。四是规范时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8月近400家机构停止了暑期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五是加强监督。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及举报电话,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做到机构监管全覆盖。从专项治理效果看,在所调研的20家校外培训机构中,19家表示了解“双减”政策,其中12家表示非常了解,7家表示比较了解;“双减”政策落地后,12家机构生源减少,其中14家学科类机构中,有11家生源减少。

  (三)推动课后服务延时提质

  一是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全面推行教育部“5+2”课后服务模式,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8:00。二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推行小学生作业不离校,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服务。发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四)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做到应教尽教;制定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严禁超课标教学;实施幼小科学衔接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非零起点”教学。各区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推行作业管理改革,全面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完善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重视作业批改反馈,健全家校共育机制。

  二、参加学科类培训的原因、花费及效果

  (一)今年以来半数以上家长送孩子参加过学科类培训

  调研结果显示,今年以来在有孩子家庭中,52.6%的家长在假期或周末送孩子参加过学科类校外培训。按学科数量分,27.6%参加了1门,37.8%参加了2门,26.5%参加3门,8.1%参加4门及以上。按培训日平均培训时长分,10.8%为1小时以内,60.0%为1-3小时,18.4%为3-5小时,10.8%为5小时以上。按培训形式分,72.4%为线下小班(15人及以下)授课,18.4%为线下大班(16人及以上)授课,20.0%为网络课程教学。

  (二)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是参与校外培训的主要原因

  问及为孩子报名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主要原因时,55.1%的家长表示孩子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需要校外机构帮助辅导;44.3%的家长表示校内无法满足教育需求,需要课外辅导加以补充;40.0%的家长表示希望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技巧;36.7%的家长表示没时间照看孩子,没能力辅导孩子作业;18.9%的家长有从众心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某家长表示假期没人管孩子,不报培训班怕孩子不学习沉迷手机。

  (三)每个学生每年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费用为中位数为6868元

  调研数据显示,每个孩子每年用于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费用为,16.8%为3000元以下,23.8%为3000-5000元,15.1%为5000-8000元,27.0%为8000-15000元,17.3%为15000元以上,中位数为6868元,并呈现高收入家庭用于校外培训的支出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家庭、一孩家庭人均校外培训支出明显高于多孩家庭等特点。

  (四)大多数家长认为参加校外培训对孩子有帮助

  39.4%的受访家长表示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巩固文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帮助很大,效果明显。58.5%的受访家长表示有帮助,但效果一般。2.1%的受访家长表示没有帮助。同时,多数家长认为适量作业对提高成绩更有帮助。70.8%的家长认为孩子作业量适度,对提高成绩更有帮助;14.1%的家长认为孩子作业量越多,对提高成绩更有帮助。在孩子完成学校作业后,53.5%的受访家长表示偶尔会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26.4%表示基本都会布置。

  三、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参与和焦虑担忧

  (一)“双减”政策获多数家长支持,部分家长仍有“鸡娃”焦虑。

  65.9%的家长明确表示支持“双减”政策,其中非常支持的占42.7%,一些家长讲,“周末可以带孩子四处游玩,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还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但有22.2%的家长支持态度一般,有11.9%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支持,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功课,担心取消校外培训孩子学习将无人看管。对于“双减”政策落地后能否明显缓解家长的“鸡娃”焦虑,33.1%的家长认为能明显缓解,43.2%的家长认为缓解效果一般,23.7%的家长认为不能缓解。

  (二)多数家长认为“双减”政策符合改善孩子受教育状况的愿望,部分家长担心“双减”会导致孩子成绩落后。

  对于“双减”政策是否符合改善孩子受教育状况的愿望,32.5%的受访家长认为完全符合,可以减少孩子的压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28.9%的受访家长认为比较符合,满足对教育的期待,但还有少部分不合预期;14.2%的受访家长认为基本符合对孩子受教育的期待。11.2%的受访家长认为不太符合,大部分不能满足对孩子受教育的期待;13.0%的受访家长认为完全不符合,孩子升学压力大,减少作业和校外培训会让孩子成绩落后。

  (三)42.7%的家长表示将减少校外培训,33.4%的家长表示将继续保持或增加校外培训。

  对于今后是否有计划增减校外培训量,42.7%的受访家长表示将减少,28.6%的受访家长表示保持不变,4.8%的受访家长表示将增加,23.7%的受访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对于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科培训的这一“双减”政策规定,47.5%的受访家长表示会考虑周一到周五让孩子参加晚上的学科培训,28.1%的受访家长表示表示不会让参加平日晚上的学科培训,24.3%的家长表示现在还没想好。某高年级家长则表示想让孩子进入比较好的高中,将继续送孩子参加学科培训。

  (四)近8成家长愿让孩子参加学校托管或课后服务

  77.8%的受访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暑期托管或课后服务,帮助照顾孩子并拓展孩子的兴趣。问及对学校每日放学后开展的课后服务有哪些期盼时,80.0%期望学校加强课后作业辅导和答疑,把作业留在校内,64.8%的受访家长期望学校开展兴趣班,帮助孩子培养兴趣,61.6%期盼学校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24.3%期盼学校规范管理,完善孩子延时照顾服务。

  四、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严查违规办学机构

  调研结果显示,91.3%的家长表示听说过7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些家长尚未深入了解政策内容。落实“双减”,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相关部门要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阐释与解读工作,消除各方的疑惑和顾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各方认识到此次减负的时代背景、减负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强大决心,从而更好将政策贯彻落实下去。落实“双减”,必须严查违规机构,杜绝形式主义,既要做好宣传,也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开展教育系统综合治理,切断学校与校外培训的利益联结;另一方面,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违规招生、证照不全、不规范收退费及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充分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二)学校课堂应教尽教,转变教师评价标准

  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关键在学校,在教学一线。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一是要将政策宣传到位,学习到位,强调到位,落实到位,从思想、精神上,给教师们松松绑,让教师真正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非只看考试成绩的“一好”学生。二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跳一跳的感觉;不要为一己利,做有损师德的事情,也不给课外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三是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唯一标准,要注重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把工作落实到教师一日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中去,通过听课、交流、查看、走访等多种形式,真正掌握每一位教师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做好教师的过程性评价。

  (三)鼓励培训机构积极转型,加强对家长退费、校外培训机构员工安置和工资结算等问题的调处与监管

  “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出现经营困难。调研显示,5家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场地合同纠纷,退租难;8家培训机构已经停止营业或终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工作,面临教师聘用纠纷,安置难问题,如滨海新区某机构将部分小初教培人员转岗到高中学科培训,其余不适合转岗的予以辞退;7家面临资金不足,员工工资结算难;5家面临资金不足,家长退费难。从家长反映看,86.5%的家长表示没有遇到收费纠纷,但有10.8%的家长表示退费存在困难,不过尚能联系解决,2.7%的家长表示机构关门跑路,无法联系退费。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靠培训机构审时度势,摆脱路径依赖,降低经济利益预期,秉承教育初心,积极寻求转型。调研的14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6家表示将积极转型,开展非学科类培训、课后托管、早教兴趣班、托育、1对1家庭教育等形式的多业经营;4家表示准备缩减规模;4家表示目前没有措施,等待具体政策。另一方面,要靠相关部门主动强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与监督管理职能,有效发挥政策传播,稳企帮扶作用,支持引导他们实现转型;关心因“双减”而重新择业的教培员工,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他们价值和作用,不仅是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公立教育创新发展的一次新机遇;加强对家长退费和员工工资结算纠纷的调处工作,管控舆情风险。

  (四)着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家庭教养逐步转型

  在“双减”的背景下,家庭教养势必转型。着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亟待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家庭教育立法以及具有公共性的“外部机制”,引导家庭从家长全力走向教育能力,注重家教家风建设,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家庭教育全过程。首先家长要设立适合的目标,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尊重子女的个性成长,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比长短;其次,建立主动性陪伴,家长应主动增加与子女的接触时间,主动陪伴子女读书学习、锻炼和休闲娱乐,而非让课外辅导机构代替家长的陪伴责任;最后,开展平等性对话,家长应倾听子女成长心声,以“互动”代替“专断”,加强情理交融的父母人格修养。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津ICP备14004014号 网站标识码bm36000008
联系方式:022-27230783
版权所有: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