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调查服务    法规制度    政策解读    要闻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  调查服务  >  统计分析信息
居民消费需求转型带动产业升级逢重要机遇期——天津市居民文娱、旅游、体育领域消费需求报告
日期:2021-10-26  稿源: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统计调查报告2021第67期

  〔内容提要〕“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效,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文娱、旅游、体育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创新,既是“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通过在全市开展居民消费问题专项调查,并结合住户收支调查资料,分析天津市居民在文娱、旅游、体育方面的消费潜力和特点;通过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典型企业及群体,了解天津市文化演出、电影、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市场现状;最后从政策执行落地、精准放管服、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反映文娱、旅游、体育行业供需双方的期盼与建议。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创新,既是“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对身心健康、生活品质以及精神追求都有了更高质量和更多元化的需求,文娱、旅游、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人民新的消费热点,并正在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价值。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在全市703户居民家庭中开展了居民消费问题专项调查,并结合全市4000户住户的消费支出,分析天津市居民在文娱、旅游、体育方面的消费潜力和特点。同时,分别与市委宣传部电影局、北方演艺集团、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体育局进行深入交流,走访调研天津市旅行社诚信建设促进会、天津市旅游协会、两家典型的旅行社、某国际影城以及一家体育文化公司等,全面了解天津市文化演出、电影、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市场现状,并对16名体育爱好者这一特定人群进行了深入访谈,最后从促进供需双方发展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十三五”时期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天津市认真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推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的深入实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重要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2020年平津战役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完成第二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验收,85个街镇和236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6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70个,公共图书馆28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45个,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二)文化惠民成效更加显著。2015年3月28日,北方演艺集团联合天津市11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首次推出“天津文化惠民卡”,截至2020年末,文惠卡累计发行69.2万张。2019年,天津文惠卡演出总剧目1372部,总场次5543场,总票房8170万元,票房收入比2015年增长3.1倍。截至2021年6月,天津文惠卡项目的演出已占天津市舞台剧演出约80%的市场份额。基于文惠卡,每年都会推出多场主题演出季,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跨年演出季、天津北方青年演艺展演等,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优质剧目登台,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选择。2020年京剧《秦香莲》等6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三)电影产业持续繁荣发展。一是影院数量持续增加。随着天津电影市场的发展,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资电影院,“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影院61家,进一步推动了电影行业的良性快速发展。二是票房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票房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4.4%;2017年票房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6.9%;2018年票房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6.6%;2019年票房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7.4%;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影院关停178天后,仍实现放映场次48.91万场,观影人数770.22万人次,票房收入2.89亿元。

  (四)旅游产业提振复苏。2020年旅游产业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正在加快复苏发展和转型升级,发展动能和空间进一步拓展。2020年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办展模式,吸引2000余家文旅企业参与。举办“鼓楼津声”、“I•游天津”旅游季等系列活动,推广52条精品旅游路线,打响“网红天津”城市IP。推出天津通票2.0,全力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等优质旅游升级版。蓟州区、和平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金街步行街、国家海洋博物馆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20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7.13万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3.34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31.42亿元。

   二、“十三五”时期,天津市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也迎来了政策红利,《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发布,带动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蓬勃发展。

  (一)体育产业获得显著发展。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开启“黄金机遇期”,2019年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明确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方向,体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愈加清晰。

  经核算,2019年天津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563.17亿元,是2015年的1.90倍;增加值为164.47亿元,是2015年的1.86倍;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为1.17%,比2015年提升了0.61个百分点。按照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分类,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规模最大,2019年实现总产出316.66亿元,创造增加值126.25亿元,占天津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6.2%和76.8%;其次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2019年实现总产出228.05亿元,创造增加值33.24亿元,占天津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5%和20.2%。

  (二)体育产业全面提质增效。一是体育产业业态不断丰富。2020年,天津市体育产业从业机构数共15287家,其中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9596家,个体经营户5691家,从业人员105092人。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500亿元,体育服务业占比超过50%,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体育服务有效供给扩大。以天津国际马拉松、2019年举重世界杯赛暨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为代表的国际赛事,以WTA天津公开赛为代表的一批职业赛事,以2019年女排亚洲俱乐部锦标赛为代表的单项体育赛事,已成为具有天津特色的品牌赛事,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赛事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显著提升。天津泰达、荣钢男篮、渤海银行女排等职业俱乐部发展形势良好,专业化、商业化的运作理念逐步升级,职业俱乐部的市场影响力也稳步提升。

  (三)健身休闲产业逐渐兴起。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航空运动等领域健身休闲企业逐步发展,以蓟州滑雪场、天海风水上俱乐部、天津拓航通用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体育用品业中的春华校园体育设施有限公司、盛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729体育用品开发有限公司、奥林股份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类企业开始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市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有宝力豪、伯明顿、维柯特等一批连锁品牌企业。

   三、文娱、旅游、体育消费渐成居民消费热点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年文娱、旅游、体育行业影响较大,极大的拉低了2020年消费水平。因此,我们计算“十三五”前四年的平均水平,以准确反映居民消费趋势。2019年天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54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7.2%,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3584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5.6%,比消费支出的增速快8.4个百分点,在消费的八大类支出中增速最快;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1.3%,比2015年提高3.0个百分点,展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结合消费问题专项调查、特定人群深度访谈以及4000户住户的消费调查资料,反映出居民在文娱、旅游、体育方面消费的几个变化趋势。

  (一)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转变,促使消费需求多元化。“十三五”时期,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854元,与2015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7.0%。人民越富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越突出、越迫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

  2019年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4000户中36.5%的调查户有旅游消费,户均消费5314元;有32.0%的调查户有观看电影、话剧和演出的消费,户均消费388元。703户的居民消费问题专项调查显示,29.3%的被访者表示与2020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22.8%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增加服装鞋帽的消费支出;20.9%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增加外出旅游的消费;17.4%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增加在外就餐;5.4%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增加体育健身消费;4.8%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增加本地文化娱乐消费。

  (二)消费模式的转变,带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据天津市旅游协会和天津市旅行社诚信建设促进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年来旅行社的经营情况看,居民旅游消费正经历两种转变:一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度自由行基本成为年轻人的首选,这也导致目前旅行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二是疫情前出境游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一些旅行社的主要盈利点。这种转变倒逼旅游产业升级,如某国际旅行社以国内游起家,随着出境游的不断升温适时成立了出境游部门,在疫情前出境游业务已占到公司的一半以上;再如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路线和项目,更好的服务中老年出游。

  据某体育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疫情前后前往专业健身活动场馆人群发生变化,一是青少年儿童增加,这与天津市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分值的风向标有关;二是成年人减少,与疫情防控、参与室外健身和网络健身增加等有关。因此,该公司也适时调整了自己的经营策略,包括改造提升硬件设施条件,加大网络和自媒体宣传,打造高端品牌,吸引专业人士,同时积极发展适合年轻人的校园型健身俱乐部并打造出适合各年龄段体育运动的体育场馆。

  (三)生活习惯的转变,体育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据针对体育爱好者的深度访谈了解到,这些体育爱好者爱上运动主要有几种原因:一是身体不好开始锻炼,增强体质;二是有朋友带动;三是从小培养熏陶,其中尤以主动锻炼增强体质的为多数。因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带动体育装备消费支出增加。访谈中,有一名体育爱好者表示自己购买了几辆不同类型的自行车累计投入超过10万元,日常经常参加骑行会,还参加过一个月的骑行自助游,边骑行边旅游。

  2019年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4000户中11.4%的调查户有体育健身活动消费,户均消费1238元;有26.6%的调查户有体育及户外用品消费,户均消费281元。全市703户的居民消费问题专项调查显示,84.9%的被访者消费过运动服装、运动器械等体育用品;30.1%的被访者办健身卡、游泳卡等健身场所会员;6.9%的被访者参加过各类型的比赛;6.0%的被访者租过活动场地;4.7%的被访者购买过网络健身软件付费服务;2.7%的被访者聘请过私教。

   四、调研中各行业集中反映的难点和问题

  (一)旅游行业。一是后疫情时期旅游行业仍未完全恢复。据天津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前天津共有活跃旅游社583家,导游人数12000多名,但截至2021年6月底,活跃旅行社已减少到166家,活跃导游不足1000人。不少金牌导游纷纷转行转业从事保险、送外卖、开网约车等。二是旅行社的经营举步维艰。如某旅行社,疫情前有员工60余人包括出境游的销售团队10余人,疫情发生半年后无法维持只能辞退,目前员工规模不足20人。从疫情发生至2021年6月底公司已亏损200万元左右。再如某旅行社从疫情发生以来虽然未裁员,坚持为员工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并交纳五险一金,但公司业务大幅萎缩,至2021年6月底已亏损400余万元,主要依靠经理2020年出售的一套个人房产维持。

  (二)电影行业。一是处于后疫情时期,经营不确定性增加。电影行业复工后,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对客流量进行限制。上座率控制最低时仅为30%,目前已上调至75%。而一旦疫情出现反复,电影院等娱乐场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二是成本压力加大。由于疫情防控的限流要求和居民对疫情的担忧等原因,导致影院客流量下降、利润减少,但租金、人力等成本有增无减。从某国际影城复工后的情况看,2020年8-12月影城净利润同比减少212.4%,出现亏损。

  (三)体育行业。一是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困难。《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15〕18号)、《天津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7〕92号)印发后,对文件中涉及市有关部门的体育土地、产业统计、水电气等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困难。二是体育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市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5年的61.5%提高到2019年的76.8%,但是总规模占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占比还明显偏低,体育服务业发展较南方城市相比明显不足,同时也存在体育服务市场恶性竞争、服务水平质量不高的问题。三是龙头企业短缺。体育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数量虽然快速增长,2019年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已经达到了8千余家,但是从体育制造到体育服务,龙头企业很少,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普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种类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成功案例介绍——一张卡撬动的剧团繁荣和消费增长

  (一)文惠卡项目实施前,文艺院团发展十分困难。天津号称“曲艺之乡”,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都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和戏剧的重要代表。因此,传统文化艺术在天津应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消费市场。但是在文惠卡项目实施前,天津市文艺院团发展十分困难。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难,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杂技、话剧、儿童剧、歌舞、交响乐等众多艺术门类演出普遍面临着市场萎缩、观众流失的情况,部分国有院团甚至存在演戏入不敷出的窘境。天津市财政对文艺院团实行补贴政策,鼓励院团多演出,让老百姓多看戏,基本保证了文艺院团的生存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演出场次不多,而且以小剧场演出和公益慰问演出为主,大剧场演出普遍观众较少,各文艺院团面临着大演大赔,小演小赔,多演多赔的局面。各院团多数用财政经费排演剧目后,象征性的演两场,但没有营销,没有票房,演出上座率普遍不足六成。

  二是观众养成“送票”“学票”“蹭票”习惯,不愿掏钱购票,院团为保证演出有人看,不得不赠票或找企业赞助,营销部门形同虚设,国有院团演出市场萎靡不振。

  三是院团没有建立起以市场需求和观众需要为导向的生产营销机制,延续着靠财政支持排戏,靠财政支持演戏的惯性。

  四是演出行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如民营演出经纪公司的陆续加入,使演出行业市场化竞争更加激烈;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其他文娱行业的发展,从线上线下双方面冲击,带走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群体,削减了演出市场份额等。

  (二)文惠卡的破题。文惠卡的发行为解决上述这些困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破解思路,即是把文化惠民和培育文化市场有机结合,想办法吸引更多的市民通过自己购票走进剧场,引导院团按照市场需求和观众需要来组织戏剧生产和营销,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如文惠卡金卡会员个人充值200元政府补贴400元,购票还有折扣。观众既有补贴又有折扣,将文化消费成本从以前的动辄几百元,变成最低花费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点燃了市民文化消费的热情。文惠卡发行量上去了,渴求文化大餐的市民越来越多,剧目的丰富性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17年,文惠卡助推作用持续升温,天津成立了“文化惠民演出联盟”,以国有院团团结、引领广大民营演出单位共同提供惠民演出服务,壮大主流文化力量,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化演出市场。

  在文惠卡政策的激励下,本市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的热情也得到极大激发。多位院团负责人反映说,“以前演出少,收入低,很多青年演员纷纷从事兼职,有的到影视剧组扮演一些小角色,有的甚至干起专车司机,大家要养家糊口,院团也没法说。而现在,收入和演出增加,让演员们重新找回了价值感,青年演员开始抢着排戏、演戏。”文惠卡的发行,还保障了民营院团的基本生存能力,推动民营演出单位逐渐发展壮大。天津各大小文艺院团,不仅“活下来”了,还“火起来”了。文惠卡带来院团、观众双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形成了演员、观众、院团、市场间的良性循环。民营院团演出、演出机构引进优秀剧目的加入,给了观众更多选择。截至2021年6月,联盟共有成员单位70家,其中民营演出单位57家,天津“文化惠民演出联盟”的各个院团,积极创排、引进精品剧目。

  这些在天津舞台上演出的好戏,不仅有本土院团的诚意之作,更吸引了许多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优质剧目登台。文惠卡演出场次的大幅增长,也推动天津市各大剧场的使用率连年攀升,剧场租赁供不应求,专业剧场平均使用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促进居民在文娱、旅游、体育方面消费升级的几点启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了条件。

  (一)好政策要落地。从文惠卡的政策看,文惠卡发行至今已满6年,从刚推出时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中老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办卡,认可人群不断扩大;从只有市内六区能办卡,到面向郊区发放,服务面积不断扩大;从单一种类的卡,到推出文惠卡学生卡、文惠卡公益卡、文惠卡普惠卡等多个卡种,让文化惠民的发放范围更加精准。充分说明,一项好政策只有真正落地,才能有活力,才能有成效。

  在消费习惯养成的初期阶段,政府投入资金引导十分必要,且效果要好于单纯财政补贴。继文惠卡成功后,自2017年8月天津发行体育惠民卡,以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康、拉动体育消费并扶持体育健身服务行业的发展。2017-2018年度,体育惠民卡总计补贴人数13303人,补贴发放253.12万元,拉动消费总计1116.38万元;2018-2019年度,体育惠民卡总计补贴人数30775人,补贴发放610.34万元,拉动消费总计3201.66万元。2019-2020年度,体惠卡总计补贴人数33102人,补贴发放661.29万元,拉动消费总计4121.26万元。

  (二)放管服要精准。要落实好三项清单,权力清单要实、责任清单要细、负面清单要少,针对市场主体集中反映的各种问题要高度重视,积极解决。如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整体发展陷入寒冬,亟需政府有力帮扶。2021年6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沪文旅规〔2021〕1号),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旅游业稳增长、保就业、促消费作用,在2020年实施上海旅游助企纾困措施“12条”的基础上,再提出“新12条”支持措施。“新12条”政策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在扩大旅游企业受益面、拓展旅游发展新市场、优化旅游高品质供给、引导旅游数字化转型四个方面聚力推动上海旅游行业的提质增能。“新12条”针对旅游小微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小微企业占比大、规模小、贷款申请难的问题,落实国家惠企政策问题,拓展旅游消费客源市场问题,都释放出积极的政策支持,为旅游行业发展助力,也必然推动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增长。

  针对体育行业有体育爱好者表示,“天津比赛项目少,跟其他地方比差距较大,不仅大型比赛少,小型比赛也不多”;“政府投入少,天津马拉松规模级别比不过周边衡水、东营等,参与人数少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希望开放更多的健身场所,能锻炼的地方太有限,学校操场在课余时间可以面向大众开放或者有偿开放”等。某体育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体育行业投入大,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改善营商环境,减轻经营压力。

  (三)转型升级要紧跟时代。“互联网+”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供需两端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优化升级。一要适应市场的新需求、新体验、新模式,大力挖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体育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探索文旅融合、文体融合发展新途径、新模式,打造知名品牌。二是以“数字+”为驱动,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如演义文化一方面以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呈现;同时,线下导赏、艺术分享会也让观众与演员有了面对面互动的机会。

  有体育爱好者表示,“河南周口市非常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我的朋友们每次出市比赛时市长必亲自送行,因为这是为市争光。周口市里各个俱乐部也是非常活跃的,俱乐部活动质量数量都很高,城市运动氛围十足”;“拉动体育消费不只是消费问题,而是要让大家多动起来,多参与进来,有参与感,对运动有黏性,这样才会对消费有需求有黏性”;“需要从场馆建立开放、俱乐部组织、赛事举办方面去提高大家对体育的参与度和喜欢程度,才能真正拉动消费”。

  (四)硬件设施要多建设。2020年,全市更新450余个社区(行政村)健身园,健身广场115个等,新建多个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篮球场、口袋健身公园等体育健身设施。体育设施建设虽然提速,但与居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体育爱好者表示,“海河这么好的条件没有一条跑道,只适合溜达,而成都市内沿河都有塑胶跑道,促进居民健康消费,政府要引导”;还有体育爱好者表示,“天津市场活跃度和专业度偏低,运动理念氛围营造相对弱,专业的场馆及组织少”。

  703户的居民消费问题专项调查显示,56.8%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天津市居民体育活动场地或场所少;29.2%的被访者认为体育场馆收费价格高;27.7%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场地里面体育设施少;27.6%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场地面积小;24.2%的被访者认为体育场馆少;20.1%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场地里面的体育设施老旧,有安全隐患;9.8%的被访者认为体育场馆周边交通不便利;8.9%认为体育场馆配套服务水平低。

  为方便居民日常锻炼促进体育消费,68.5%的被访者认为要增设公共锻炼场所;32.8%的被访者认为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日常健身活动;32.5%的被访者认为要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培养居民体育消费观念;29.9%的被访者认为要加强体育用品市场监管;27.3%的被访者认为要丰富体育消费项目;12.7%认为要多承接举办体育赛事。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津ICP备14004014号 网站标识码bm36000008
联系方式:022-27230783
版权所有: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