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调查服务    法规制度    政策解读    要闻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  调查服务  >  统计分析信息
当前我市青年就业及精神状态调查报告
日期:2021-05-10  稿源: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的青年特指年龄在16-34岁周岁之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1-3月份,我市青年就业率接近7成,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就业岗位,近9成青年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的,青年人周人均工作时间为47.2个小时,人均月工作报酬超5200元,就业保障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够均衡。未找工作青年中,在校学生为主体,占比达到近8成。找工作青年中,7成有工作经历,6成找工作时间在半年之内。调查结果还显示,超8成的青年人对目前工作比较满意,同时反映精神上有来自工作内和工作外多方面压力,对工作和生活有很多期盼。建议应紧紧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实现产业和人才聚集,加大对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青年就业问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青年就业质量越高的国家,其经济活力、社会稳定性和综合竞争力就越强。因此,深入研究并解决好青年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研究的青年指年龄在16-34岁周岁之间人口,数据来自我市劳动力调查资料,1-3月参加调查的16-34岁青年共4364人,占全部调查人口的20.1%,占16周岁以上人口的23.2%。调查的青年人结构为,16-19周岁占12.4%,20-24周岁占20.2%,25-29周岁占25.0%,30-34周岁占42.4%;专科以下学历占37.3%,专科学历占21.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1.3%;未婚占50.4%,已婚占48.1%,离婚占1.4%,丧偶占0.1%;本地非农业户籍占56.7%,外地非农业户籍占15.6%,本地农业户籍占15.1%,外地农业户籍占12.4%。青年就业人口占全部青年人口的比重为69.6%,接近7成,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3.0%,占三分之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青年人的工作状态和期盼,从样本中随机选取了110名就业青年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就业青年与未就业青年状况

   (一)就业青年状况

  1.在服务业就业的青年占比接近7成。从就业青年在三次产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占0.3%,第二产业占30.8%,第三产业占68.9%,比2020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63.4%高出5.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占12.6%,交通运输业占6.9%,教育业占6.6%,房地产业占4.7%,信息技术业占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3%。

  2.在民营经济就业的青年占比超过6成。从就业青年所在的单位类型看,机关事业单位占12.8%,国有和集体企业占16.9%,外资、港澳台企业占6.3%,私营企业占51.4%,个体经营户和灵活就业占11.1%,民营经济就业占比达到62.5%。

  3.靠自己找到工作的青年占比接近9成。不同于以往包分配或熟人介绍,青年求职就业更加自强自立。从就业青年找到工作的方式看,87.7%依靠自己寻找,7.7%通过亲戚朋友介绍,1.7%通过社区或政府安排,2.1%参与家庭经营,0.8%通过其他渠道找到。靠自己找到工作比例与年龄和学历呈正向关系,16-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依靠自己找到工作的比例分别为73.7%、81.1%、89.1%、89.2%;专科以下、专科、本科及以上依靠自己找到工作的比例分别为81.4%、87.0%、93.6%。

  4.就业青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7.2个小时。工作时间反映工作充分程度和自身价值取向。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青年更倾向于“朝九晚五”的单位,选择努力拼搏的青年更倾向于“996”工作制的单位,即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就业青年周人均工作时间为47.2个小时,其中有51.8%的青年周工作时间相对稳定在40个小时左右,而有14.9%的青年(“996”青年)周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

  5.“996”青年呈现“两低一密”特点。一是低学历青年中占比较高。专科以下学历的青年中,“996”比例为27.5%,专科学历为13.2%,本科及以上为5.6%。二是低年龄段青年中占比较高。16-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年龄段的“996”比例依次为42.2%、14.9%、14.0%、14.9%。三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高。从事居民服务业的青年中“996”比例为31.0%,住宿餐饮业为28.7%,交通运输业为24.5%,制造业为20.0%,批发零售业为15.6%,均高于平均水平。

  6.就业青年人均月工作报酬在5200元以上。就业青年人均月工作报酬为5241元,其中3000元以下的占8.5%,3000—4999元的占43.7%,5000—7999元的占33.4%,8000-9999元的占6.1%,10000元以上的占8.3%。工作报酬与学历、年龄呈正相关关系。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均4532元,专科学历的人均4720元,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均6159元;16-19周岁年龄段的人均3717元,20-24周岁的人均4151元,25-29周岁的人均5119元,30-34周岁的人均5661元。

  7.青年就业保障水平较高,但仍不充分不平衡。就业青年劳动合同签订率接近9成,其中就业身份为雇员的青年签订劳动合同比例为85.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合同类型看,有固定期限的合同占81.8%,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占17.3%,以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合同占0.9%。签订合同的青年中,单位或雇主为其缴纳社保的比例为95.9%,享受带薪休假的比例为86.7%。从单位类型看,国有企业青年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9.2%,外资、港澳台企业为97.4%,私营企业为78.7%,个体经营户为12.0%。从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机关团体组织、金融业三个行业的青年劳动合同签订率高,分别为96.9%、96.4%和96.5%,而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青年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仅为55.5%、43.4%和37.1%。

   (二)未就业青年状况

  未就业青年包括未找工作的青年和正在找工作的青年,是潜在就业人口,如非应届在校大学生、辞职再找工作人员等,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1-3月份调查样本中共有未就业青年1328人,占全部青年人数的30.4%,其中未找工作的占26.3%,正在找工作的占4.1%。

  1. 7成以上未找工作的青年仍处于学业中。在未找工作青年中,在校生或参加学习培训(含在校生)的占76.1%,因照顾家庭未找工作的占17.8%(其中女性占94.5%),因健康原因未找工作的占3.3%,认为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未找工作的占1.9%,有生活保障无求职意愿的占0.5%,其他原因占0.4%。

  2.主动辞职是青年失去上一份工作的主要原因。未就业青年失去上一份工作的原因分别是,主动辞职的占68.2%,因怀孕或健康原因的占14.5%,因单位停产关闭或季节性歇业的占5.0%,被单位解聘的占2.8%,任务完成自动结束工作的占5.3%,其他原因占4.2%。主动辞职的主要原因,一是照顾家庭需要的占47.6%,二是对上份工作不满意的占15.3%,三是去参加学习培训的占5.3%。

  3.绝大多数正在找工作的青年都拥有工作经历。正在找工作青年中,拥有工作经历的占68.2%,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占31.8%。有工作经历的青年中,离职时间未超过半年的占41.0%,6-12个月的占19.7%,1-3年的占25.4%,3年以上的占13.9%。他们上一份工作的所属行业是制造业占23.0%,批发零售业占16.4%,信息技术业占7.4%,交通运输业占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7%,居民服务业占4.9%。

  4.正在找工作青年平均求职时间超过半年,中位数为3个月以内。正在找工作青年中,人均找工作时间为6.6个月,超过半年,其中1个月以内的占26.2%,2-3个月的占32.6%,4-6个月的占15.0%,7-12个月的占14.4%,超过1年的占11.8%,中位数未超过3个月。

  5.通过招聘网站或广告为主要方式找工作的青年占4成。从找工作方式看,通过招聘网站或广告的占39.2%,委托亲戚朋友介绍的占25.7%,为找工作参加培训、实习和招考的占19.6%,参加招聘会的占6.8%,联系就业服务机构的占1.4%,直接联系雇主或机构的占4.1%,为自己经营做准备的占3.4%。

  二、就业青年的精神状态、压力和期盼。

   (一)超过8成被访就业青年对现有工作表示满意。

  在青年就业者中,有83.6%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表示比较满意,他们心态平和,工作积极投入,珍惜自己的工作。对现有工作不太满意的占10.0%,另有6.4%表示还处于自己磨合适应阶段。在教育机构工作的郑女士说,自己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匹配,对目前工作比较满意,工作热情也较高。从事监控器销售的小刘表示,自己学历不高,暂时先工作试试,计划继续上学,以谋求更好发展。

   (二)超7成青年感到工作有压力。

  有72.8%的青年表示工作有压力。35.5%表示工作任务繁重,身体或精神疲惫感较重;24.5%认为行业竞争激烈,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挑战;23.6%对单位发展前景堪忧,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因素;20.9%认为提职晋升难度较大,辛苦付出不一定有良好前途;7.3%表示人际关系复杂,消耗过多时间精力;5.5%有其他压力。在银行工作的王女士表示,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工作任务繁重,业务压力较大,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事程序员工作的史先生介绍,IT行业竞争激烈,项目任务繁重紧急,需要经常加班加点。

   (三)近7成青年反映有工作以外的压力。

  有69.1%的青年反映存在工作以外压力。一是41.8%反映购置住房或偿还房贷压力大;二是35.5%反映抚养孩子牵扯过多精力,教育支出加大了生活压力;三是16.4%反映被家里催婚催育,精神有压力;四是15.5%反映赡养老人需要经常惦记,占用时间,就医成本也较高。五是4.5%反映自己精神空虚,缺乏明确奋斗方向,心理上存在一种无形压力。另有1.8%反映有其他工作以外的压力。从事客服工作的范先生表示,目前工作压力不大,但是将来结婚养孩子都是很大支出,收入不到3000元的工作将入不敷出。

   (四)近9成就业青年期盼改变现状。

  有88.2%的青年期盼进一步改变现状。一是50.9%期盼提职加薪,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二是31.8%希望所在行业或单位发展有更好发展;三是24.5%希望有更多可支配的个人空间或更充裕时间;四是22.7%希望我市发展更好,与城市共同进步;五是22.7%期盼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或做出满意工作业绩成果;另有4.5%有其他期盼。某基层政府科员小刘希望全市在经济方面有所提升,希望引进大型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某餐饮店老板孙先生希望孩子可以在津落户并就近入学,以便可以兼顾孩子和生意。

  三、青年就业方面应关注的问题

   (一)结构性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一是市场需求不足。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简称CIER,指劳动力市场招聘职位数量除以求职人数)显示,今年一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CIER分别为0.61、1.19、1.22。北京和天津就业竞争尤其激烈,CIER分别为0.36和0.61,表明我市平均1个招聘职位有1.64个求职者竞争。二是求职大学生集中供给。今年我市应届大学毕业生17.4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外省市来津求职毕业生以及从国外回国求职大学生,将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市劳动力市场消化吸收能力带来挑战。三是供需不够匹配。一季度最为紧缺抢手的职业为技工和操作工,CIER达到了17.97。而在目前未找到工作且无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中,有23.4%已毕业1年以上,人均找工作时间为7.6个月,比青年平均找工作时间长1个月,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青年宁愿多花些时间找工作甚至暂时不工作也不愿从事操作类工作。

   (二)青年人口出现流失现象。

  据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全国跨城求职者中18-35岁占比超8成。从全国城市群看,2019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0%、2.8%、-4.0%,京津冀人才呈现净流出状态。2016-2019年,我市人才流入在全国占比分别为2.3%、2.2%、2.2%、2.3%,流出占比分别为2.0%、2.1%、2.3%、2.4%,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2%、0.1%、-0.1%、-0.1%。我市青年人才已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如果此种趋势进一步加大,将会影响本市就业质量。

   (三)青年创业存在“三低一小”特点,带动青年就业作用不明显。

  一是企业占比较低。从创业单位类型看,私营企业占44.4%,个体经营户占54.9%,其他单位类型占0.7%。二是学历水平较低。从创业者学历看,专科以下占66.7%,专科占17.0%,本科及以上占16.3%。三是科技含量较低。制造业占13.7%,批发零售业占31.4%,住宿餐饮业占14.4%,居民服务业占17.0%,以上四个行业合计占比76.5%。四是创业单位规模较小。从创业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看,1人的占23.4%,2-5人的占57.4%,6-10人的占8.5%,10人以上的占10.6%,5人以内占比超8成。

  四、做好青年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紧紧依托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和人才吸引力。

  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我市应结合城市定位和现有产业基础,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以增强优势互补为原则,加大产业聚集度,尽量避免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已经成型、护城河门槛较高领域开展同质化竞争。应集中优势资源投入,以产业聚集形成合力,或在产业链中部分环节形成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影响辐射范围。产业聚集带动人才聚集,人才聚集反过来推动产业升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从人才流动看,我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已有一定成效。智联跨城招聘大数据显示,从流入我市人才来源看,前十大城市中有8个位于北方,北京占比最高为31.8%,河北省占据四席,分别为石家庄、唐山、保定和廊坊。此外,京津冀地区交通便捷,也为人口流动创造了基础。我市应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发展机会,重点吸引周边青年人才,逐步向华北、中部、东北及全国辐射。

   (二)加大对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力度,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

  民营企业吸纳了超5成青年就业人口,贡献了超6成新就业青年岗位,在稳就业保就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冲击,政府出台政策减税降费,助企纾困,全市仅2020年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就达到28.2亿元。企业负担减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就业基本盘得以稳固。当前,经济运行还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冠造成的国际国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减税降费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也是助力民营企业减轻包袱,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的必备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才能真正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改善我市劳动密集型行业青年保障不足的现状,发挥就业带动效应,进而更好地畅通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国就业既有总量压力,也有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一方面,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909万,全市应届大学毕业生17.4万,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制造业技术工人和服务业普工短缺,人社部的数据显示,这些岗位求人倍率超过2,即一个求职者对应两个以上工作岗位。工作专业不匹配、相关工作经验不足成为阻碍大学生求职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市产业升级发展以及新业态加速布局,配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人才队伍十分必要。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形成合力,政府应当为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学校应当侧重于研究关键部件、关键环节技术和深度开发以职业能力和学术水平为重点的专业教学体系;企业是技能人才磨炼成长的前沿阵地,也是职业需求的敏锐触角,要为技能人才成长为能工巧匠提供真实竞争环境和一线操作平台;市场可在在职青年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认定、职业证书考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津ICP备14004014号 网站标识码bm36000008
联系方式:022-27230783
版权所有: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