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园  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的农业园区。

绿色农业  指以生产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公害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

农业经纪人  指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农业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流通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农业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纪组织中的工作人员。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指应该在本日历年度内收获农产品的作物播种面积之和。其计算公式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作物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本年秋收作物播种面积

粮食总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薯类、大豆。其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5 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总量。它用价值量形成综合说明了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总成果和总规模,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  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投入和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分为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生产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二是分配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营业赢余。

造林面积  指报告期内在荒地、荒山、沙丘等一切可造林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飞机播种等方法种植成片的乔木林和灌木林,经过检查验收符合技术规程要求,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成活率达85%以上的造林面积。包括四旁植树如一侧在四行以上,连续面积0.066 公顷以上的面积,造林面积不包括补植面积和治沙及沿河种草面积。

当年出栏头数  指农林牧渔企业生产单位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全部牲畜头数。包括交售给国家,集市上出售的部分。

肉类总产量  指单位出栏并已屠宰的猪、牛、羊、马、骡、驴、家禽、兔等肉产量。即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的重量,也叫胴体重。

水产品产量  指本年度内捕捞的水产品(包括人工养殖并捕捞的水产品和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产量。不论自食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用作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水产品(如鱼苗、鱼种、鱼饵及转塘鱼、存塘鱼等)不作水产品产量统计。在淡水生长的各种水生植物,如莲藕、菱角等,因属农作物范畴,均不包括在水产品产量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