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收支情况简析

 

一、农村居民收支总体情况

 

2015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总体稳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2元,比上年增长8.6%,低2.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14739元,比上年增长7.3%

 

二、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特点

 

2015年,天津市经济缓中趋稳,农村从业人员就业稳定,为居民增收提供支撑。此外,各项惠农措施也是助推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拉动工资收入增长

2015年天津市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吸纳和带动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良好态势。同时,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提高等政策性因素带动,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熟练工人紧缺等市场性因素作用,劳动力薪酬水平继续提高。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1032元,增长11.0%,拉动可支配收入6.4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近六成,工资性收入继续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动力。

(二)农产品价格偏低、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增长乏力

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4949元,增长3.3%。其中,人均一产净收入2068元,下降7.2%;人均二产净收入841元,下降5.9%;人均三产净收入2041元,增长22.2%

2015年天津市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居民经营投资活动频繁,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为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玉米、禽蛋、羊肉等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丰产未丰收,农村居民家庭经营一产收入呈负增长;二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阻碍了家庭经营二产收益;三是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部分二三产业经营户效益下降。

(三)投资渠道狭窄,财产性收入增长遇瓶颈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房租收入、集体分红、转让土地承包权收入和利息收入。2015年,由于集体分红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出租房空置率增加拖累房租收入下降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存款利率不断下调、股市大幅动荡、P2P等金融创新风险加大,均影响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仅靠转让土地承包权收入增长很难扭转财产性收入下滑的趋势,农村居民亟需拓宽投资渠道,寻求财产性收入新的增长点。全年人均财产净收入775元,下降3.0%

(四)社保标准继续提高、惠农措施覆盖面广,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

2015年政府继续提高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补助费,出台推广先进民用炉具(无烟煤炉具)补贴政策、实行村民合作医疗二次报销制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直接拉动了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的增长。全年人均转移净收入1726元,增长16.4%。其中,人均养老金收入1142元,增长14.3%;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294元,增长3.4倍。

 

三、农村居民消费亮点

 

2015年天津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39元,增加1000元,增长7.3%。八大类消费中,除居民购买金银首饰的理性回归导致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下降以外,其余七类消费支出均实现不同幅度上涨。

(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增幅位列前三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快提升,消费结构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迈进,助推了相应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在耐用品需求方面,居民家庭对节能、环保类家电的需求上升,带动人均耐用消费品需求大幅提高,全年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954元,增长7.1%;随着农村居民重教意识日益浓厚,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势不减,全年人均文化娱乐支出1145元,增长10.0%;医疗药品市场逐步规范,加之居民保健防病意识日益增强,带动了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全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060元,增长8.2%

(二)在外饮食成农村居民消费亮点

随着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村居民消费层次全面升级,传统家庭聚会式的餐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追求就餐品味、档次和享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外操办家宴、喜宴、团圆宴等。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在外饮食人均消费567元,增长6.8%,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

(三)互联网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物流体系逐步向农村地域建设延伸以及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革新,网购迅速融入百姓生活,“互联网+”正席卷着一切改变着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网购消费支出呈井喷式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支出52元,增长33.5%。网购类别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手机、个人护理用品、家庭日用品等,其中在服装鞋帽方面的消费支出最多、增长最快。

 

四、促进居民增收和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扩大就业,继续完善低收入群体保障体系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天津市居民收入增长也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特征。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虽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后劲已显不足。加之近两年市场薪资补涨已使劳动成本上升,工资性收入增长可能遭遇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的瓶颈,增资政策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现阶段,在稳步提高各项收入标准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同时建议关注就业人口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通过简政放权和税费政策调整进一步为企业减负,促进企业增员、增效、增薪资。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使发展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二)加快供给侧改革,满足消费需求

当前,天津市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养老、健康等消费有较大的潜在需求,同时,对医疗、住房等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也仍有较大缺口。建议积极扶持养老、健康、休闲度假等消费业态,在财税金融等配套措施上积极跟进,培育多层次的服务性消费市场。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抓住消费热点,不断提升消费档次,形成以支带收,以收增支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农产品收储制度,保障农民增收

农产品价格变化直接关系着农村居民增收。2015年,受全球农产品价格低迷的影响,玉米等部分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价格均有一定的回落,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产品价格的变化,积极做好粮食和畜产品的收购储备工作,特别是针对天津市产量较高的农产品,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防止因价格剧烈波动造成农民减收和亏损,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